字級
- 大
- 中
- 小









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 探討當代社會議題
2025-06-23
2025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6月22日在嘉義會館舉行,研討會主題為「《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社會議題」。「人間佛教」不離人群,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以「佛法」為本,提供各種社會議題的解決之道。有來自圓福寺、清德寺、大林講堂、雲林講堂的愛書人共250人齊聚一堂。
研討會由大林講堂監寺如君法師引言,佛光山編藏處史傳藏編輯妙果法師及佛光山宗祖殿主任妙曜法師帶領大眾導讀;主題論壇由人間佛教讀書會台灣區執行長鄧淑明主持,與談人為佛光山文化院執行長永餘法師、佛光山圓福寺住持覺禹法師、佛光山岡山講堂住持慧炬法師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祕書長覺多法師,一同針對人的現實困境與心靈需求提出建設性的見解,解決「人心」的根本問題,啟發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妙果法師及妙曜法師分別針對書中的八大議題:「倫理問題、社會問題、自殺問題、女性問題、環保問題、經濟問題、政治人權、戰爭與和平」進行導讀,讓與會者能充分明白佛教與社會問題是密不可分,其生命是天地間共生共有,只有將生命活出意義與價值,並從淨化身口意到自我覺醒,才能達到心靈環保,建立一個現實生活的「淨土」。
慧炬法師談及「政治人權、戰爭與和平」,都離不開「人心」。「人心一平,世界就和平了。」法師以各國政治制度為例「民主、獨裁、君主立憲」都是「因地制宜」,施政方針必須以「讓人民過得好」為主,然宗教關心政治的最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大眾過得好」,並說明要止息戰火,就必須「勇於認錯、共生共榮、不念舊惡」,期勉大眾要與人為善,運用善的循環,為世界和平而努力。
「自覺讓我們充滿信心與希望」。永餘法師說明星雲大師曾說「世間上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最殘忍的行為是殺生。」現代的人雖物質豐饒,卻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法師提及如何預防自殺,須建立「信心與希望」。法師分享親身經歷,帶領小朋友沿街敲鑼打鼓,令本想拿刀隨機殺人的陌生男子,因看到歡喜純真的場景,而放下造罪的業因為例,告訴與會大眾善用佛法的資糧,陪伴家人朋友共同建立信心。
覺禹法師提及當今經濟繁榮,物質豐富,社會反而衍生出諸多問題,例如家庭暴力、逆倫、倫理道德觀念日漸薄弱等。星雲大師曾表示,雖然有的問題一時沒有辦法究竟解決,但是大眾要自許成為「一朵淨蓮」,不要與社會問題共舞,更不要成為製造問題的一分子。法師期許大眾能「看好自己的心」,如此面對一切問題都能平安化解。
覺多法師將女性問題及經濟問題分別以三個面向作討論,提及女性面對各種社會的問題,應以慈悲調和、智慧應對,發揮「柔性」力量,並保持「自我」的空間。在經濟問題除了要取得正當、用得有道、符合社會公平與永續發展,法師表示真正的富足是來自內在的智慧與道德,而財富的最高形式,是智慧與布施,是能助人離苦得樂的能力。
研討會由大林講堂監寺如君法師引言,佛光山編藏處史傳藏編輯妙果法師及佛光山宗祖殿主任妙曜法師帶領大眾導讀;主題論壇由人間佛教讀書會台灣區執行長鄧淑明主持,與談人為佛光山文化院執行長永餘法師、佛光山圓福寺住持覺禹法師、佛光山岡山講堂住持慧炬法師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祕書長覺多法師,一同針對人的現實困境與心靈需求提出建設性的見解,解決「人心」的根本問題,啟發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妙果法師及妙曜法師分別針對書中的八大議題:「倫理問題、社會問題、自殺問題、女性問題、環保問題、經濟問題、政治人權、戰爭與和平」進行導讀,讓與會者能充分明白佛教與社會問題是密不可分,其生命是天地間共生共有,只有將生命活出意義與價值,並從淨化身口意到自我覺醒,才能達到心靈環保,建立一個現實生活的「淨土」。
慧炬法師談及「政治人權、戰爭與和平」,都離不開「人心」。「人心一平,世界就和平了。」法師以各國政治制度為例「民主、獨裁、君主立憲」都是「因地制宜」,施政方針必須以「讓人民過得好」為主,然宗教關心政治的最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大眾過得好」,並說明要止息戰火,就必須「勇於認錯、共生共榮、不念舊惡」,期勉大眾要與人為善,運用善的循環,為世界和平而努力。
「自覺讓我們充滿信心與希望」。永餘法師說明星雲大師曾說「世間上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最殘忍的行為是殺生。」現代的人雖物質豐饒,卻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法師提及如何預防自殺,須建立「信心與希望」。法師分享親身經歷,帶領小朋友沿街敲鑼打鼓,令本想拿刀隨機殺人的陌生男子,因看到歡喜純真的場景,而放下造罪的業因為例,告訴與會大眾善用佛法的資糧,陪伴家人朋友共同建立信心。
覺禹法師提及當今經濟繁榮,物質豐富,社會反而衍生出諸多問題,例如家庭暴力、逆倫、倫理道德觀念日漸薄弱等。星雲大師曾表示,雖然有的問題一時沒有辦法究竟解決,但是大眾要自許成為「一朵淨蓮」,不要與社會問題共舞,更不要成為製造問題的一分子。法師期許大眾能「看好自己的心」,如此面對一切問題都能平安化解。
覺多法師將女性問題及經濟問題分別以三個面向作討論,提及女性面對各種社會的問題,應以慈悲調和、智慧應對,發揮「柔性」力量,並保持「自我」的空間。在經濟問題除了要取得正當、用得有道、符合社會公平與永續發展,法師表示真正的富足是來自內在的智慧與道德,而財富的最高形式,是智慧與布施,是能助人離苦得樂的能力。
最新消息
台北道場一日禪 根塵同源找回真心
2025-10-13北京故宮太和論壇 發表佛館與社群共生共榮
2025-10-13萬年寺知賓培訓 塑造佛光品牌提升優質服務
2025-10-13頭份童軍團重陽敬老 體現慈悲與關懷
2025-10-13國際佛光會印尼蘇北協會於屠妖節傳遞溫暖 關懷跨族裔弱勢家庭
2025-10-13慈恩寺舉辦社區分享會 佛法關懷安定震後人心
2025-10-13蘭陽別院重陽敬老 傳遞幸福力量
2025-10-13第八屆人間佛教青年論壇 思想收束 面向實踐
2025-10-13〔寶島采風〕山靈共舞八通關 人熊和諧潤心灣
2025-10-13親師攜手 共育均頭好學子
2025-10-13
相
關
消
息